中秋佳節,傳統月餅如何健康逆襲
發布: 2022.09.09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中秋佳節來臨,福田科技祝大家中秋快樂,過一個幸福、團圓、健康的中秋節!
中秋節經過多年的發展,最接地氣的要數中秋節的食品——月餅。月餅最早來自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核桃等堅果制成的胡餅,而后在唐朝得以更名月餅。月餅由于產生的年代,考慮到當中的用料,在當時來說,應該更近似于宮廷美食,后由于糖的發展,變為一種傳統的節日食品。
月餅中主要用到的原料包括淀粉、糖和油,也有許多月餅中添加各種口味的餡料使得月餅的口味更加多元化。目前來說,地球引力也已經無法控制月餅原料的選擇,月餅從單一的口味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烘焙類產品的大品類,每年中秋,很多烘焙類產品的生產商都會制作月餅進行銷售。近些年由于人們口味和健康趨勢的流行,月餅的傳說沒法改變其本質的組成成分,月餅變成了影響健康的食品,甚至也有說月餅不適合三高人群食用。
那么月餅是否真的影響了健康呢?
如果單看月餅中的主要組成成分:淀粉,糖和油脂,那么過多的攝入月餅確實具有很高的風險。眾所周知,肥胖具有激發許多病癥的潛力,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導致肥胖的因素即為糖類或油脂類的過多攝入。有報道稱,計算一個普通大小的月餅的熱量約為481大卡,計算是否精確這里不做討論,但是數字確實很具有威懾力。幸運的話,481大卡基本上要經過一小時以上的慢跑或游泳才有可能消耗掉,同時還要伴以合理的膳食與休息。
這樣看來,傳統月餅雖然深得人心但是從原料角度來說不符合目前消費者所期盼的消費所得。那么是否可以對于月餅進行一定的改變而使其變得健康呢?
淀粉類可以適當地選擇如香蕉面粉等富含膳食纖維和營養素的面粉類原料進行替代;
糖類可以使用甜味劑代替,但如果使用高倍甜味劑,則需要考慮引起的不良后味和分散是否均勻以及難以在月餅中占據分量等問題,推薦使用功能糖類,如目前較為成熟應用的各類糖醇,可單獨使用也可搭配使用;
關于甜味劑的安全問題大家不用擔心,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甜味劑都是經過安全評估的。我國甜味劑品種主要包括營養型和非營養型,有天然和人工之分,前者多為糖醇類甜味劑,后者也稱高倍甜味劑。
2019年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量,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
油脂類可以考慮較少地使用氫化植物油等含有飽和脂肪酸的油脂產品,這類油脂會影響我們體內的脂肪代謝,或者選擇少量使用油脂。
改良后的月餅可以是具有無麩質、非轉基因、不含添加劑、無糖/低糖、低熱等特點的健康功能性食品。當然,考慮到月餅的使用范圍,功能性中也可以考慮膳食纖維的使用。
其實透過月餅可以看出,傳統的配方很大程度上與目前的健康趨勢有所出入,如何合理的改善原有的產品使其更加具有附加值也是目前其他烘焙類產品面臨的局面。使得一個月餅變得健康并不見得可以真正地改變人們飲食中所造成的健康風險,但是趨勢即會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不經意間消費者便會尋找與其健康息息相關的產品。